接触分析模型原理如何有针对性选择?
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地下结构,特别是结构和土的接触问题,adina里面在接触分析的时候,关于摩擦系数和牵引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三个基本模型,第一个是常参数接触模型,另外两个都是瞬态接触分析模型,也就是说土体在接触过程中,接触状态,即摩擦性质是在不断改变的,特别是土体越刚,摩擦力相对越小,那么这个理论究竟有没有什么实际的试验或理论基础呢,我现在没有找到,想问一下问大家能不能介绍有关接触状态中接触参数的选择和土体材料关系的资料或文献,我明天把相关问题的图片贴出来。Re:接触分析模型原理如何有针对性选择?
楼上说到土体越刚,摩擦力相对越小,这个是adina对土与结构摩擦处理的情况吗?或是另有出处?相关文献我知道有很规范里规定的有摩擦系数的取值。我这里还有两本书,经典弹性理论中的接触问题 工建设中的结构力学与岩土力学问题 不知道对你是否有用。Re:接触分析模型原理如何有针对性选择?
小弟对各种有限元分析软件中的摩擦系数的概念一直都不清楚。有没有什么资料让我们确定的更合理些?关于接触问题,我觉得土体刚度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所取接触面的剪切变形特性。我觉得应该靠实验来确定吧,不过记得看过殷宗泽的结论说是刚塑性比较合理。
Re:接触分析模型原理如何有针对性选择?
楼上看来是做接触的高手啊。能不能说的更具体一点指点一下大家?如果能有一些资料贡献出来分享更好。Re:接触分析模型原理如何有针对性选择?
昨天的一些问题,我把最近一篇文章的图部分给贴出来,大家帮忙看看 请问这个图片是从那剪切来得,他的出处是那啊 晕,出处我知道。ADINA理论手册里就有这些图片和符号,他是翻译后引用的[ 本帖最后由 kuku124 于 2006-6-26 11:47 编辑 ] 按hmyi的意思
A1和A2是要靠实验才能确定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