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
- 注册时间
- 2007-8-19
- 仿真币
-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08-5-18 10: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哈尔滨
4
空间轴对称问题的反力换算通过对例子(IN文件见附录)中的不同节点的反力比较,可以按以下方法在EXCEL中将反力还原成均布压力:
4.1
四节点单元
说明:1、施加荷载为50000均布压力
2、环向单元划分36;轴向10个单元,每个单元长度1
3、边界节点由于分配系数1/4+1/5=1/2,应*2,四个单元交界节点分配系数1/4+1/4+1/4+1/4=1不做变动。轴心节点由于是环向36个单元的节点都退化成的点,应/36份。
4、交界处的面积可以看作内单元的外半部分和外侧单元的内半部分,计算半径为节点所在位置。但是模型边界节点,轴处计算长度为1/3个单元长,最远边界处为节点位置-1/3个单元长=10-1/3。
5、单元面积为PI()*计算半径*2/36。3D模型的计算中没有简化2PI,必须包含。
6、最终计算结果和实际值偏差0.005094
4.2
九节点单元
说明:1、施加荷载为50000均布压力
2、环向单元划分36;轴向10个单元,每个单元长度1
3、边界节点由于分配系数1/36+1/36=1/18,应*18,四个单元交界节点分配系数1/36+1/36+1/36+1/36=1/9应*9。两个单元交界的边缘节点分配系数1/9+1/9=2/9,应*9/2。轴心节点由于是环向36个单元的节点都退化成的点,应/36份。单元中心节点编号较大,换算式可按下公式在EXCEL中输入:
=IF(A56>1800,B56*9/2,B56*9)
中A56为节点1522节点号所在单元格,B56为节点1522的反力在单元格
4、交界处的面积可以看作内单元的外半部分和外侧单元的内半部分,计算半径为节点所在位置。
5、单元面积为PI()*计算半径*2/36。3D模型的计算中没有简化2PI,必须包含。
6、最内侧单元反力存在畸变,应抛弃其数据
7、最终计算结果和实际值偏差-0.00101
4.3
十六节点单元
说明:1、此处仅列出内侧两单元节点和最外侧两单元节点
2、施加荷载为50000均布压力
3、环向单元划分36;轴向10个单元,每个单元长度1
4、边界节点由于分配系数1/64+1/64=1/32,应*32,四个单元交界节点分配系数1/64+1/64=4/64应*64/4。两个单元交界的边缘节点分配系数3/64+3/64=6/64,应*64/6。轴心节点由于是环向36个单元的节点都退化成的点,应/36份。单元中心节点编号较大,换算式可按下公式在EXCEL中输入:
=IF(A150>=3600,B150/6*64,B150/4*64)
中A150为节点3358节点号所在单元格,B150为节点3358的反力单元格
5、四个单元交界处的面积可以看作内单元的外半部分和外侧单元的内半部分,计算半径为节点所在位置。两个单元交界处的边缘节点,和2D情况类似,内、外侧的边缘节点分别在节点位置-+2/15得到*.2和*.8。最外层节点计算半径10-2/15,最内层单元为12节点的矩形单元退化而成。其分配系数为
故轴心节点的分配系数为3/16+3/16-1/8-1/8=1/8,应*8
最内层单元的两单元交界面的边缘节点,分配系数3/8,应*8/3
最内层单元和次内层单元的交界节点,为12节点单元和16节点单元交界,其计算系数本来应该为(1-2/15)*(-1/16)+(1+2/15)*(1/32)=-3/32+1/3/6(对于16节点内外单元交界可理解为(1-2/15)*(1/32)+(1+2/15)*(1/32)=1/32+1/32=1/16),但是实际发现使用(1+2/15)*(-1/16)+(1+2/15)*(1/32)=-3/32-1/5/6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原因不明。该节点的反力换算公式为:反力/(-3/32-1/5/16)
6、单元面积为PI()*计算半径*2/36。3D模型的计算中没有简化2PI,必须包含。
8、最终计算结果和实际值偏差1.32E-6
5
计算结果误差比较通过实际的模型,可以看出:
2D轴对称模型(YZ平面)的误差明显比3D模型小,因为3D模型的环向单元划分数少(划分越密结果越好,但不经济)。2D模型的平均误差在2E-6级别。其中轴心节点和最边缘节点的误差较大,其他节点的误差非常小。如果不是特殊要求,适用2D模型可以得到很好的结果
3D轴对称模型的误差明显比2D大。在环向36个单元的情况下,4节点单元误差在0.005级别,9节点单元的误差在0.001级别,16节点单元的误差在1E-6级别。可见,随着节点数的增加,计算精度迅速增加
无中心节点的8节点单元(3D)和12节点单元(3D),由于分配系数存在负值,应尽量不使用。 |
|